欢迎访问环球新闻网  今天是 2025年02月07日 星期五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健康

夏日“虫虫总动员” 防护攻略送给您

夏季天气炎热,各种毒虫也进入活跃期,开始“蠢蠢欲动”,人在日常活动中一不留神就会被其“偷袭”。夏季常见的毒虫有哪些?被其咬伤后,应如何正确处理?

蜈蚣 第一时间泡肥皂水中

被蜈蚣咬伤,伤口局部表现剧烈疼痛、瘙痒,部分患者会有全身症状,表现为头痛、发热、恶心、呕吐等,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昏迷等。一旦被咬伤,应第一时间用肥皂水等碱性溶液浸泡伤口。冲洗后包扎,并立即送医救治,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抹伤口。

蜱虫 不要用手强拔虫体

蜱虫是一种寄生性吸血性昆虫,喜欢栖息在树林、草地、灌木丛中。被蜱虫咬伤后,人会在24到48小时出现不同的炎症反应,除局部皮肤出现丘疹、水疱,还可能导致发热、全身无力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精神不振、厌食等。临床中因蜱虫叮咬导致死亡的病例屡见不鲜。被蜱虫叮咬后,千万不要用手强拔虫体。可用酒精涂在蜱虫的身上,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;或在蜱虫头部涂抹厚厚的凡士林,使虫子窒息死亡,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虫;或用烟头、香头轻轻烫蜱虫露在外面的部分,使它的头部自行慢慢地退出来。取出虫体后,需要对伤口进行消毒,必要时前往医院处理。

蜱虫咬伤多发于5—11月,在此期间,应尽量避免在草地、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。注意个人防护,穿长袖衣裤,裤脚塞入鞋子或袜子中,户外活动不穿拖鞋、凉鞋。

马蜂 别挤压,用镊子挑尾刺

马蜂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的干扰时,会群起攻击,可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,严重者可导致死亡。马蜂对鲜艳的颜色,人的汗味、酒味,带甜味、香味或特殊气味的物品很敏感。外出游玩要对其敬而远之。

被马蜂蜇伤后这样处理。1.仔细检查伤口,如果尾刺还在伤口里,可用镊子或针尖将其挑出,不能挤压伤口,以免毒液扩散。2.用弱酸性的食醋或柠檬涂抹伤口,不能涂碘酒消毒,以免加重肿胀。3.适当进行抗过敏治疗。4.若被多个马蜂蜇伤或被蜇伤后发现身体不适,如红肿、疼痛厉害,或出现胸闷、喉咙发痒等情况,需及时就医。

隐翅虫 不用手拍,轻轻吹走

红黑相间的隐翅虫因翅膀不可见而得名,其体内强酸液体会腐蚀皮肤,导致出现点状、片状或条索状红斑,渐有瘙痒、灼痛。随后,红斑上会出现密集的丘疹、水疱,之后可发展为脓疱,灼痛明显。灼伤会在7—10天后慢慢好转。

隐翅虫一般不主动咬人,但若拍打它,就会“中招”。如果隐翅虫落到皮肤上,可以用嘴轻轻吹气将其赶走,或用其他物品把它掸掉。如不小心将隐翅虫拍死,可用肥皂水清洗,也可以外抹炉甘石洗剂,情况严重者要及时到医院诊治。(摘自《扬子晚报》)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环球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腾讯云秒杀
阿里云服务器